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程志明

作者: 日期:2017-08-31 阅读:2040

同志们:

刚才,马懿书记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意见,我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鼓足干劲,进一步增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2016年底,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标志着郑州迈入了向全国城镇体系第一方阵跨越的历史新阶段,对郑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今年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开局之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坚持综合施策,长短结合,精准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态势向好”的特点,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40.2亿元,增长8.1%,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82.5亿元,增长8.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0.8亿元,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04.4亿元,增长18.7%,占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4.8%,税收占比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66.5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5元、增长8.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2元、增长8.3%。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年初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措施稳增长,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把稳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把解决阶段突出矛盾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相结合,出台一系列重大专项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97.5亿元,增长7.2%。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66.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在全省A类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考评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一。“去降补”政策全面落实。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产量持续下降,原煤下降19.8%,钢材下降26.9%,水泥熟料下降5.4%。落实国家、省、市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优惠政策资金60亿元。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及时调整调控政策,市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回到合理区间;启动实施安置房和保障房网签试点工作,全市6月底前网签安置房9355套、保障房4438套,总面积近110万平方米。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科学用地方式和弹性供地机制,盘活土地资源,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做好用地保障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取得良好效果。

(二)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由2016年的247.150.9调整为1.946.951.2,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4.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1019.8亿元,同比增长10.5%,拉动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6%。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现代食品、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较去年同期减少8.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68.7亿元。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金融业完成增加值43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0.8%,占生产总值比重10.7%;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上半年,完成交易额34亿美元、增长22%,进口商品覆盖40多个国家,出口商品覆盖125个国家,成功承办全球跨境电商大会,郑州成为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永久会址城市;物流业增加值完成206.4亿元,增长15.9%,较去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两区”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8亿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275.1亿元,增长15.1%。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环城都市生态隔离圈,累计新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6万亩;休闲农业接待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市民“菜篮子”基本稳定。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了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北京推介会,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电工所、新华三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落户郑州。由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基本建成,建成面积550.2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74.8亿元,入驻企业2692家;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569名、人才团队813个;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36家,建成各类孵化器151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46家。

(三)强基础增后劲,统筹抓好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谋篇布局。邀请全球知名咨询机构参与,积极开展国家中心城市思路研究,完善修订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加快建设。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2.4亿元,增长11.6%。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申通、菜鸟、传化、华中冷链港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建成投用,物流企业超过100家。航空客货运快速增长,旅客吞吐量1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0.9%;货邮吞吐量20.7万吨,同比增长7.5%;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智能终端产业稳步发展,新增签约项目9个,新增投产项目4家,手机总产量1.06亿台,其中非苹果手机6520万台,增长16.2%。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上半年,开工建设安置房项目27个,20个项目实现群众回迁,新增回迁面积207.8万平方米,新增回迁群众2.7万人,累计实现群众回迁80万人,占回迁总任务155万人的52%;新开工建设便民服务中心51个;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砂文创广场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和国际化风情小镇稳步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各县(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全部完成。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米字形高铁网加快成形,郑万、郑合、郑济、郑太高铁有序推进,郑州高铁南站工程开工建设;焦平高速郑州段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郊铁路一期和1号线二期投入试运营,3号线一期、5号线等工程如期进行,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井字+环线”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四环快速化工程可研编制工作正积极推进,东三环快速化工程、南三环东延二期工程高架桥主线、京广快速路南延高架工程、西三环北延、紫荆山路下穿陇海路隧道工程主线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加快建设或建成投用。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全面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完成嵩山路、东风路等11条道路中小修;新建公共停车泊位2.7万个;分批、分期对市区561条支路进行整治,集中开展占道经营及突店经营整治;大力开展渣土车综合整治,清运建筑垃圾1711万方,占总量的71.9%;深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抓改革促开放,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对29个部门的48项公共服务事项、311项行政权责事项、5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予以调整;试点推行行政审批“同城通办”,全面推行行政服务“一口受理”,得到国务院督查组高度肯定。全面贯彻落实省关于深化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在郑14家省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作和20家省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完成。以农村“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8万户,增长25.2%;落地PPP项目24个,总投资1767亿元。开放带动战略深入实施。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220亿美元,增长10%,其中出口完成128亿美元,增长16%,继续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5个,签约总额286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8.1%,实际吸收外资18.5亿美元;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挂牌运营,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已入驻企业6000多家;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68班,货值10.4亿美元,货重10.7万吨,实现每周“去六回六”常态化开行,往返均衡度和满载率位居全国前列;进口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活牛指定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邮政转运口岸等7个功能性口岸运行良好,粮食、药品、植物种苗等3个口岸建设稳步推进。

(五)增福祉惠民生,努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上半年民生支出495.2亿元、增长2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8%,省、市重点民生十件实事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全面实施“N+2”精准扶贫,完成248个贫困村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计划编制工作,基本做到了“应进尽进,应退尽退”。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围绕“三治标、三治本”总体要求,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统筹、双融合、双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推进,我市大气综合指数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位次。全市植树造林13.85万亩,市区新建绿地818.7万平方米;第十一届园博会筹办工作稳步推进,园博园各项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西流湖景观提升工程、青少年公园、体育公园、双鹤湖公园等一批公园加快建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全线开工。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碧水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牛口峪引黄、双洎河等一批水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加快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和三年计划,全市15个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8.6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建改扩建的36所中小学,14所已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的30所幼儿园,20所已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8.15万套,完成年度目标的79%,基本建成6.37万套,完成年度目标的91%。“双迎攻坚”工作扎实推进,市容环境显著改善,城区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全市各项治理工作自查综合达标率95.3%。医疗、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平安郑州建设社会化、法治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今年,郑州又先后入选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中欧区域合作第二批案例地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示范城市等国家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郑州对国内外人口、资金、信息、科技、产业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发展环境,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今天的郑州,既面临着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还肩负着追赶先进城市、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总体上讲,我市发展与全国、全省一样,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旧动能转换和加快的势头没有变,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我们有机遇、有优势、有潜力。最大的机遇就是国家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之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三区一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形成新的投资洼地。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交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发展,我市综合交通体系、人力资源、产业基础、公共设施、政务服务、城市环境、开放载体平台等传统优势正加速向综合优势转化,为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最大的潜力就是我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明显,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强劲,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国家保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有利于我市争取更大支持;同时,我市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空间巨大。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市委提出的政策措施,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责任明晰,制度科学,运转高效,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劲足、气顺的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8月7日—10日,我市党政考察团在对武汉、成都两个先进城市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边考察、边思考、边讨论,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围绕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体现了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演绎了一场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头脑风暴”。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是突破了思想的“天花板”,视野更开阔,跳出郑州看郑州,立足现实看未来,把郑州放在全国全球格局中来谋划,进一步提升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理清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头脑更清醒,更加明晰了郑州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坐标体系中的定位和走向。三是凝聚了思想共识,信心更加坚定,对城市的发展聚集起了强大的正能量。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武汉、成都两个先进城市相比,我市与他们的差距,既有发展理念、视野站位、机制创新上的差距,更有内涵发展、产业层次、城市要素上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缓解,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过程之中,转型发展的阵痛依然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传统行业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结构不合理问题尚未实现根本转变,工业中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仍然较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城市承载能力依然不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关于下半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在7月18日召开的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和8月7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谢伏瞻书记、陈润儿省长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学判断上来,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又要看到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省委“突出一个主题,做到四个确保”的要求,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围绕市委提出的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十个方面重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持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及“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工作方针,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奋发有为”总要求,紧盯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拓展空间支撑,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主线,按照“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要求,着力推进“三区一群”战略实施,重点抓好城市“双修”、百城建设提质、15分钟公共服务圈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发展后劲。

一要加快形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框架体系。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加快推进《1+4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基本思路》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支持。着力推动“三区一群”战略规划实施,形成制度创新优势、战略示范效应,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加强项目谋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2017—2020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项目库,为长远发展增后劲。尽快启动2020—2040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专项配套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持续巩固枢纽优势。以米字形高铁、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等重大工程为主抓手,配合做好郑万、郑合、郑济、郑太高铁和郑州高铁南站建设;配合做好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高效互联互通。支持郑州铁路局完善铁路货运网络,确保关帝庙、占杨、薛店铁路物流基地年底前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我市在全国的货运枢纽地位。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快推进轨道交通5号线、2号线二期、4号线、3号线一期及城郊铁路二期建设,全面启动6、7、8、9、10号线等5条地铁交叉换乘站点工程,确保2020年地铁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启动四环快速化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快速路铁路代建工程建设,“井字+双环”2018年底前投入使用。优化货运专用通道,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提升城乡快速通道体系。以新型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为引领,统筹地下建设和地上建设,加大城市给排水、电力、燃气、供热、清洁取暖等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双修”和老城区有机更新。扎实做好“双迎攻坚”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扎实做好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东区龙湖片区、港区双鹤湖片区建设,促进城市均衡发展,打造城市新亮点,塑造现代化城市风貌。积极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砂文创广场“四大文化片区”建设,突出与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相协调、各片区之间相协调、功能业态相协调,确保规划的高起点、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能留下历史遗憾;坚持文旅商相结合,科学定位产业业态,创新开发建设和运营机制,确保高品位、可持续开发运营;切实抓好前期工作,加快施工组织,原则上“四大文化片区”年底前实质性开工。

二要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6大重点任务、25项具体工作以及8月10日—12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登封、新密、荥阳、新郑4个试点市和中牟县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尽快形成建设高潮。首批实施的4个市,力争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进入前十名。

三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重点发展18个中心镇、培育15个特色小镇的目标,以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培育为重点,提高建设标准,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中心镇、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突出就业带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牵动,吸纳群众向城镇转移就业、居住生活。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实现覆盖,形成结构合理、区域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2016年批复的9个续建和8个新启动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二)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强化郑州“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的功能,就必须聚焦主导产业和实体经济,以各类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抓紧制定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和扶持引导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持续扩大郑州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构建“3333”新型制造业体系,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大力推进上汽乘用车、合晶单晶硅、富士康转型升级系列项目、中铁产业园、比克新能源二期等300多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引进并加快培育传感器芯片、液晶面板、超级电容、可见光通讯、北斗导航新应用等一批战略性项目。强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动产业集群提质、重大项目增效、科技创新提升、要素支撑保障、产城互动发展五大工程,加快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0亿级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百亿级工业园区和产业大厦,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500亿元。持续推进银企、产销、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深入开展工业企业降本减负督导行动,抓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落实税费优惠、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创新等工作。

二要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和全国重要快递物流中心为目标,以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园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等5个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完善以航空港、国际陆港为龙头的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探索形成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集装箱运输,提高多式联运无缝化衔接和一体化运营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枢纽和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先行区,确保全年货运量达到2.3亿吨以上。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金融、科技金融、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在加快促进商务服务业、信息软件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产业和通用航空、服务外包、家居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确保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800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900亿元。加快公租房回购进度,开展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全面放宽放开重点群体落户条件,释放购房需求;充分发挥安置房和保障房建设在稳增长、促投资、抑房价、防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持续壮大服务业“两区”规模,形成集群发展优势,增强品牌集聚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亿元,形成6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

三要着力培育现代都市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抓住秋收以及今冬明春季节特点,大力发展苗木、林果、牧草等产业,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农业建设。以实施“互联网+”、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品牌农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路径,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都市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三)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厚植发展优势,着力构建开放创新新格局。实践证明,开放是抢占制高点、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创新是转换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路径。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开放,认真梳理在开放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形成新优势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战略重点,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攻坚突破,真正使开放创新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引擎。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一要加快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和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以自贸区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为主抓手,围绕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监管法治化,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争年底前物流、政务、监管、金融和法律五大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航空港实验区要按照“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城”的目标,以航空物流为带动,加快主体功能区开发,持续提升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优化业务模式,制定贸易规则,持续稳固在试点城市中的领先地位。二要加强与卢森堡在航空、经贸等多领域合作,着力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积极培育本土主基地航空公司,加快引进其他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货运航线,构建国际客运航线网络,推进航空枢纽由“以货带客”向“客货并举”发展。推进国际陆港拓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带运国际邮件等增值业务。持续提升中欧班列(郑州)运营能力,大力发展海外节点,加快开发南线线路,实现每周“去七回七”常态化运营,力争全年开行500班以上。三要充分挖掘各类口岸发展潜力,制定实施专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口岸、综保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功能载体平台的作用,强力推进口岸经济发展。四要围绕主导产业定位,瞄准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五大战略产业”集群招商活动。开展政府与企业PPP合作招商模式,构建“四位一体”的招商网络。强化项目带动意识,确保73个“五职”招商项目年内签约、年内开工,力争新引进50个“四力”型项目签约落地,引进域外境内资金增长5%。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要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实施“四个一批”培育计划,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二要深化在北京、旧金山等地开展推介活动的成果,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推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三要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谷一中心、五区多园”布局,统筹“双创”示范基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中原科创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龙子湖智慧岛、金水科教园区、港区“中国创客城”等载体和平台建设。密切与中科院等国家大院大所和央企的合作,积极对接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机构入驻,吸引国内外高端产业、创新要素、优质资源向郑州集聚。加快创投基金小镇、大数据交易中心、知识产权创意孵化中心建设,尽快建成技术转移公共基础平台,打造技术转移集聚区。四要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实施产业创新计划,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确保全年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1000家以上。五要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投入比例,完善创新投入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机制;进一步规范研发费用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力争今年R&D经费投入达到2.1%。六要深入实施众创空间倍增、创客育引、创新创业服务提升等六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和规范运营。七要大力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要加快研究制定普惠型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吸引鼓励中初级人才、青年大学生在郑创新创业。加快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年底前首期开工建设5000套。

(四)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美丽郑州。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短板和瓶颈。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统筹、双融合、双促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绿色屏障。

一要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攻坚战意识,围绕“三个治本”和“三个治标”总要求,找准症结所在,把工作抓到点子上、做到紧要处,控制好扬尘污染,治理好工业污染,减少燃煤污染,降低机动车污染。狠抓工地扬尘治理“7个100%”措施落实,严格标准、严格督导、严格问责,确保实现环保达标、工程提速、民生发展;强化建筑垃圾清运和渣土车治理工作,不断巩固扩大治理成果;及早安排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散煤治理、“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和秸秆禁烧等工作,精准施策,严管严控,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和国家“大气十条”终期考核目标。

二要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加快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年底前工程主体完工,完成总投资80%以上,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城市发展的新亮点、生态建设的新名片。全力推进牛口峪引黄等生态水系提升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做好陆浑水库西水东引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提升修复索须河、潮河等河道生态景观,积极打造生态水系。加快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和提标改造,尽快实现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全面落实“河长制”,按照“一河一策、精准治污、水陆统筹”的原则,持续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集中整治金水河等7条城区河道,杜绝沿河排污现象,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约束性指标。做好当前防汛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省会安全度汛。

三要持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以“三圈一带”为重点,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主城区1100平方公里区域内持续抓好公园游园、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全面建好园博园,高质量办好园博会;完成双鹤湖公园、郑州商城、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建设,新增生态廊道160公里,绿地800万平方米以上。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市提升工程和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加快郑州黄河湿地荥阳生态体验区、中牟生态体验区和中牟鸟类栖息地保护区等项目建设,展示生态郑州的崭新形象。

(五)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劲动能,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抓好各项改革。

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努力实现有效供给水平明显提高,过剩产能稳妥有效化解,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实体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二要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焦重点难点,强化改革协同,按照市政府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工作方案,结合上级精神和我市实际,分类施策、分类推进、分类改革,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扎实推进。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市管工业企业要加快国有资本改革退出,僵尸企业要及时出清;选择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改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部门管理的小微企业要彻底摸清底数,加快改革或退出步伐。同时,要完善国资监管机制,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的监管方式,不断提高国资监管效能。按照省政府要求,切实做好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各项后续工作;加快推进市属19家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三要持续深化以“五单一网”制度建设为载体的“放管服”改革。突出依法减权放权、信息互联互通、流程优化再造三项重点,坚持放权、监管、服务三管齐下,切实解决影响企业群众办事的繁文缛节及不必要证明、涉企证照和其他行政权力,进一步加大清费、减税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着力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破解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瓶颈。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开展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委托咨询评估及后评价制度,推广应用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郑州”。同时,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科技体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等领域改革,确保取得成效。

(六)紧紧围绕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终目的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我们必须始终围绕民心民愿,持续改善民生,让全体市民共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一要精心实施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的部署,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为抓手,突出重点片区、重点县村、重点人群等帮扶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关键环节,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夯实基础上再下功夫,确保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资金使用“三个零差错”,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二要加快安置房建设。在保证安置房品质和质量的前提下,集中精力,明确时限,压实责任,抓好与安置房建设相配套的193条城郊连接道路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力争今年新开工安置房项目73个、回迁群众35万人,确保剩余的1.4亿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3年内大头落地。

三要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市确定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我们必须有诺必践、确保落实。陈润儿省长明确提出“今年十件实事办的怎么样,要把评价权交给服务对象,要让群众认账、让群众满意”。各牵头单位和牵头领导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举措、压实责任、确保成效。

四要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扩大社会就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国有企业改革人员分流安置、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和困难行业企业稳岗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继续完善分配机制,健全工资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的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健全保障政策,重点围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抓好政策措施的配套和落地。

五要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是长期以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一定要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惠民发展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全年新建、改扩建市区中小学校31所,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大力推进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郑州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提升高等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抓好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等重点改革,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围绕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发展,支持市儿童医院等六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年内建成投用。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医疗支撑。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继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快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建设,为2018年底前建成投用奠定基础;启动服务区北片建设,全面掀起建设热潮。十九大召开在即,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持续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金融风险防范、舆论引导等工作,守好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刚才,马懿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这既是市委对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部署,也是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关键是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一要认真部署。相关牵头部门会后要立即行动,抓紧研究,认真谋划,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方法,强力推进,确保把市委确定的重大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二要加强领导。十个方面重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性、奠基性、引领性重大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协调到位、投入到位。分管市领导要牵头负总责,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再明确、再梳理、再衔接,做到长短结合、统筹推进。各市级领导小组和有关牵头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推进措施和考核办法,严格奖惩,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三要压实责任。各开发区、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紧盯十个方面重大任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将各自承担的任务分解到月、到旬、到事、到人,确保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清楚、工作责任明晰。尤其是对于九大支撑性工程,还要进行深入研究,把目标任务制定地更加具体、更为扎实。四要强化督导。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十个方面重大任务、九大支撑性工程和六大基础性工作,凝聚督查力量,创新督查方式,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同志们,郑州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和城市负责的态度,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郑州新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