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用心感受,尽心工作------在新西兰的一个月

作者: 日期:2020-05-01 阅读:1109

编者按:半年前,凭借优秀的综合素质,郑州47中英语教师贾淑芳顺利通过学校初选及全国面试,被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8AFS赴新西兰教师暑期访学项目”录取。她于暑期赴新西兰交流访学,收获颇丰。下面让我们来和她一起感受在新西兰的点点滴滴吧! 

2018725日,经过近半年的选拔、等待和准备,我和其他19名来自全国不同学校的老师一起登上飞往新西兰奥克兰的航班。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培训之后,我们奔赴新西兰各地的学校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工作。在那里,我的住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新西兰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此刻,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来记录这次经历的点点滴滴

图片1.png

热情好客的住家

我的住家Steph,是我所交流学校的政教校长我和她一起上班、一起生活四个星期的时间早在5月中旬,我们就开始了书信来往,所以当她一家三口出现在基督城机场的时候,我们一下子便认出彼此。到家后,他们全家真的给我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她很好客,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接待AFS暑假访学项目的老师了。周一到周四,她都是六点起床,先要处理e-mail, 然后再吃早饭一起上班。她是个工作极其认真的人,经常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校园里巡查学生的安全问题。我每天与她交流最多的时候上下班的时候,我们会谈谈国内外教育体制的差异,会谈谈中新课程设置的不同,也会谈谈关于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我发现,对待很多问题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让我学到很多。当然,她也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会尽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每周五,她会亲自送孩子上学,和老师交流孩子一周的表现。六周日她都会带孩子去感受户外的自然风光尽管我只和他们一家度过三个周末的时间,她还是热情的带我去徒步、去看演出、去逛小镇...... 让我的业余生活也起来。很感谢StephRick 以及Chase他们一家的无私帮助,让我在新西兰的生活顺利多彩。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来中国,我也可以尽尽地主之谊。

图片2.png图片3.png

Kaiapoi North School的老师和学生们

我此次被派往的是位于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地区的一所大概有500多在校生的全日制小学Kaiapoi North School。新西兰很多地方没有初中,孩子们5岁开始上一年级,128年级结束,就直接读高中了五年高中毕业后,可以继续读大学,也可以选择就业。学期也不是以寒暑假为节点每十周,他们会放两个星期的假。我到学校的时候,应该是他们新学期的开始,我教的是小学七八年级的学生。第一周,我没有很特别的任务,主要是熟悉这里的课程和作息安排。学生很幸福,九点上课,三点放学,回家还没有作业。中午就是从家里带来的简单的便当,像极了我们的野餐。学校没有校门,没有门卫,因为在新西兰,学校是公共场所,周末的时候,市民除了不能进入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是可以使用操场和其他的游戏设施的。学校也没有很高的建筑,都是一些平房似的教学中心。每个教学中心会有两个班,每个班大概60个学生,配备两个老师和一名助教。别看学生人数多,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分层教学和分组活动,所以也并没有感觉很拥挤。老师是全能的,他们需要教所有的课程。教室没有成排的桌椅板凳,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是席地而坐,坐姿也是各种各样。学的知识也相对简单,小学七年级,相当于我们这儿三年级的课程难度。教室的装饰也是丰富多彩,多是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和学生们的作品。一天下来,感觉学生们什么都没学,但好像又什么都学了。

这种竞争相对较小、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特个性,比如每周三下午的技术实践课、每周五下午的科学实验课,都是以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兴趣爱好为目标的。这一教学目的,无疑会让老师的教学任务不那么轻松。当学生们做任务的时候,老师看似只是到处走走无事可做,其实不然,他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进展,发现学生的问题。老师们也要经常开会教研:每周一的早上八点,老师们会在办公室开短会安排一周的工作;每周三下午学生放学后,同一个教学中心的六位老师会集体教研;隔周二下午全体老师会有个专业培训,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我多次目睹老师们把第二天课堂上要用到的游戏、教具、打印的内容、电脑习题等等都准备妥当后才回家的情形。

经过了一周的了解和听课之后,我也要开始我的工作了------每周一、二、四我会带10名学生在一个教室里感受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技艺。说实话,我是有些期待和惶恐的。期待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一个使者,传播一下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惶恐的是,这些十一二岁的少年,个性鲜明,说话还多少有些奶声奶气,生怕与他们的交流出现差错。还,一切还算顺利。在上课之前,他们对中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中国的传统和发展了。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汉字、中国的剪纸、中国的普通话、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十二生肖,当然,还有中国的国球------乒乓球,这简直是他们的最爱。没有专业的球台和球网,没有专业的教练和规则,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他们的热情。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乒乓球太有趣了,他们爱上了这项运动。这让我着实感到骄傲。一个月的相处,让我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们,他们敬畏规则,友好礼貌。无论做得好坏,都有敢于尝试的勇气,无论高低美丑,他们的脸上都绽放自信的笑容。

图片4.png

新西兰的风土人情

都说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后块儿净土,这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在那里,我最最喜欢欣赏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云彩以及蓝天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们。因为地广人稀 ,很远才能看到一户人家,所以,这里的人们都过着相对佛系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也都很友好,见面的时候,无论认识与否,都会点头问好。当然,他们也不会过于热情,没有人会越俎代庖,去打听个人的隐私。你会经常看到,小小年龄的孩子自己背着大大的书包去上学。父母会护送,但不会帮忙。我感受颇深的还有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像纪伯伦在《你的孩子》中写到的那样,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虽然是借助于父母而来,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所以家长们不会去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而将来无论孩子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父母也都会认同。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传统造成的不同的处事方式吧!

在新西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收获成长,收获感动。非常感谢开放、现代、大气、多元、国际化的郑州47中,让我有机会面向世界。世间有不同的风景,我们有不老的心情。期待和新西兰的再次重逢,更期待和亲爱的同事们一起一次次,再出发!

审核: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