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 032024-01
    广安观潮丨始终坚持严的基调 不断完善纪律规矩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三次修订《条例》,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不断完善纪律规矩,释放了从严治党越来越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
  • 312023-12
    把好“廉关”过“廉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严明纪律要求,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节日期间易发多发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操办婚丧喜庆、公车私用等问题,严防严治隐形变异现象,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 俗话说“廉不廉看
  • 312023-12
    清风 | 有利于民者 必实心谋之史料记载,南宋王十朋出知泉州后,曾召集下属各知县议事,赋诗《宴七邑宰》相送:“九重宵旰爱民深,令尹宜怀抚字心。今日黄堂一杯酒,殷勤端为庆民斟。”他借诗教导下属要爱民利民,不能横征暴敛,鱼肉乡里。无独有偶,晚于王十朋数十载出生的真德秀,也曾在任职长沙时作《湘江亭谕僚属》一诗:“从来官吏与斯民,本是同胞一体亲。既以脂膏供尔禄,须知痛痒
  • 312023-12
    广安观潮 | 廉洁从政 干净干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激励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守住廉洁底线、敢于善于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
  • 312023-12
    清风丨游于物之外则乐天伦之乐、助人之乐、廉洁之乐……快乐的人生是惬意的,人人向往之。然而,人们往往容易悲多乐少,其根源在于“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果被物欲所蒙蔽,一味追求富贵荣华,反而不会太快乐。苏轼在《超然台记》中写道:“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人们之所以追求幸福,避
  • 312023-12
    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是“撇捺人生”。诚如联中所言,“人”字由一撇一捺所构成,一些情绪如果撇甩不开终会酿成苦果,一些欲求要是按捺不住难免身败名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天下
  • 312023-12
    广安观潮 | 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 312023-12
    画里有话丨用革命文物讲好“大思政课”革命文物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见证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更承载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图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组织在校大学生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 高媛 摄 图为近日,武汉革命博物馆红巷苗苗志愿者为参加“红巷里的思政课”的大学生讲解革命故事。武汉革命博物馆 供图《革命文物映初心 红船起航高
  • 312023-12
    清风丨真味只是淡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有云:“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说,烈酒、肥肉、辛辣、甘甜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事物的表象或许炫目、浓烈,而回归到本质往往是平淡朴实的。饮食和做人,皆同此理。“淡”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不浓不腻,则五脏各安,始得长久。清代美食家李渔有云:“馔之美,在
  • 312023-12
    清风丨惟折磨乃见吾辈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大意是说,不要怪小人颠倒是非黑白,正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颠倒是非才成为小人;不要感叹我们经受的磨难,正是因为历经磨难,英雄本色才更为彰显。磨难是一剂良药,心性明澈、通权达变等优点,很多时候正是从磨难中获得的。这便是“学以益才
  • 312023-12
    清风丨粗粝能甘 纷华不染做奋斗者首先要做吃苦者。一个人若能安贫乐苦,经得住浮华诱惑,则能成事成器。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中有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意思是说,粗茶淡饭也能尝出甘甜,一定是有作为的人;身处繁华而不受影响,才能称为出类拔萃的人。粗粝,即糙米,代指清贫清苦的生活。能耐得住清贫,对物质的欲望就会淡许多,就能知足知止
  • 312023-12
    清交素友交友贵在交心。最好的友谊是性情的相投、精神的共鸣,超越物质层面而达至心灵契合。南朝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有云:“清交素友,比景共波。”清交,即纯洁的交往;素友,即真诚的朋友。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不为私利而动、不为诱惑而乱、不为权势所扰,交到良友、挚友、诤友,当践行“清”“素”二字。清,《说文解字》释:“朖(朗)也,澂水之皃。”段玉裁
  • 312023-12
    两通石碑的故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储存信息的方式从古代的石刻、兽皮、竹简、纸张,到现代的磁带、光盘、硬盘等等,不断迭代。然而,即便科技如何发达,目前信息留存最久的载体仍是把字刻在石头上。从古至今,中国人记载具有特别意义的事情,都会以碑刻记载。就如一百多年前,胶州知州李翼清给百姓修了一通石碑,他离开胶州之后,百姓也给他修了一通石碑。《增修胶志》记
  • 312023-12
    司马迁的文化壮游“壮游”一词,最早可能见于杜甫所作《壮游》一诗,诗中杜甫回忆了自己青少年时游历祖国河山的经历。这个词后被用来翻译英文grand tour。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上层社会的青年在毕业成人前,往往要做一次远足旅行,到希腊、罗马等欧洲文明发祥地深度遨游一番。前辈翻译家或许敏锐地发现,这种深度遨游与杜甫所说的壮游颇为相似,便把这个直译为“大旅行”的英文词
  • 312023-12
    “君子忧道不忧贫”中华文化经典中不乏对于君子形象的描述。比如君子之德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矜而不争等,最令人动容的是这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忧道不忧贫是君子文化和士大夫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无数读书人寄意寒星、自励自警的金玉良言。仁者爱人,忧道之“道”,落脚点是人。
  • 312023-12
    “反省”: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就有道而正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谓的贤者,就是善者,就是有道者。见贤思齐即反省,反省的标准是贤人:把贤人当做学习的榜样,激励自己向贤人看齐;把
  • 312023-12
    《官箴》之后有《百官箴》《百官箴》的作者许月卿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人),宋理宗时进士及第,曾做过司户参军、江西提举等官职,后因贾似道当权而去官归隐,著书立说,世称山屋先生。《百官箴》是许月卿仿照汉代扬雄《官箴》的结构所著,《四库全书》收录其中。此书之所以名为《百官箴》,是因为书中收集了上至左丞相下至州县等各种级别文武百官的箴言,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丰富
  • 312023-12
    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乐文化中的梅花今天,我们常说“梅兰竹菊”是“四君子”,似乎古已有之。其实这种说法的历史并不太久,据说最早始于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或“四君子”。像所有并称的人和事物一样,虽然是并称,但往往也有个先后或主次,“四君子”也不例外。那么,为何“梅”居首位?几物并称孰先孰后,有一种语言学上的解释。著名学者余嘉
  • 292023-12
    学如不及“学如不及”出自《论语·泰伯》,原文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学习时总觉得像赶不上,即使学得了也总怕再丢失。及,会意字。其古字形像一只手要去触碰到前面的人,本义就是赶上、达到。“学如不及”就是说做学问好似追赶什么,生怕赶不上、达不到,体现了一种求学求知的紧迫感和强烈渴求。为什么像孔子这样博学的人,求学尚有如此的紧迫感呢?大概
  • 25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