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邮箱:bgs65807047@126.com   |  中招咨询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欢迎您!

“四学”感悟 | 学习贵在静心

作者: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日期:2023-06-04 阅读:925

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也是党员干部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的现实要求。

静心学习,关键在其“静”字。何为静?静,便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不为外界所影响。一个心静的人往往能够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凝聚到要做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达到目标。“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换而言之,心静即是摒除杂念,专注高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浮躁”,在《辞海》里的解释为轻率,急躁。引申而言,浮躁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冲动性、盲目性;在情绪上表现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学习中,浮躁具体表现为: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德行》中讲述了管宁割席的故事:“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心无旁骛、专心如一,可以说是善学的代表。华歆因物动摇、三心二意,尽显其浮躁之心。可见,要达到较高境界,不仅要学下去,更要外物不移地学。事实证明,唯坚实者得长久、能永恒。欲达到学问之境,须保持淡泊心态,加强静心修炼。

反观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一谈到学习,就大倒苦水,抱怨“工作忙、任务重,哪有时间学习”,其实是认识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党员干部学不深、学不透、根本原因就在于抵御不住外物的诱惑,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一套。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有的深受短视频平台泛知识内容干扰,整天拿着手机刷个不停,被各种流行观点所左右;有的也搞培训交流,但左耳进右耳出,学了几天就再也拾不动书本……诸如此类,怎能静心为学、虚心纳物?

真正的学习要远离浮躁,要有坐“冷板凳”的觉悟,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毛泽东同志以“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劝诫自己要坚持静心读书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白天干活间隙要看书,晚上也要就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读书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过程,挤出时间,远离浮躁静心学习,让学习成为每日“必打卡”。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只有在深入扎实学习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才能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才能不断锤炼过硬本领,持之以恒打硬仗,坚韧不拔作斗争,更好担当新时代的使命任务。